
近期,同事对我吐槽说,儿子“废话”太多,自己快被逼疯了。
她说只须孩子一放假,他们待在一块,儿子就会一直缠着她说个没完。
无论走到哪儿,孩子都要跟着她,就她连上卫生间的时间都没放过,从“十万个为何”到追溯宇宙的由来,问的她快要怀疑生活了。
“母亲,你猜今天楼下出了什么事? ”
“母亲,西瓜为何这么甜? ”
“母亲,在太空中的那三个叔叔什么时间回来呢? ”
……
同事说自己一整天都不消停,脑瓜子嗡嗡响,快要烦去世了。
在座的爸爸妈妈们,你们也有如此的烦恼吗?
假如你家的孩子也是小话痨的话,恭喜你。 这意味着孩子非常幸福。
你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幸福?
看他“废话”多不多就好了
基本上,废话越多,越幸福
大家家的孩子从小就非常爱说话,自从她会说话之后,大家家仿佛多了个唐僧。
我不了解她是否会嘴巴累,反正我的耳朵挺累。
最牛B的是,她把我和她父亲聊困后,还可以和自己聊天,把自己逗笑。
假如看到差不多大的小朋友,她就会自我介绍,想和小朋友一块玩,假如孩子不回答她的话,她就直接问阿姨,小朋友叫什么。
周围的人都说她是个活泼的孩子,一整天都非常有活力,看着非常高兴。
察看周围的人,假如一个人90%以上都是废话,那这个人肯定非常高兴; 假如这个人废话的部分不到50%,那他大概率上不会太高兴。
这是由于人类的语言中枢和大脑的开心神经是息息有关的,孩子话越多越能刺激情绪的释放,心情越好就越喜欢表达。
戴尔卡内基说:“一个人的成功,约15%取决于技术和常识,85%取决于语言表达。”
喜欢说话的孩子,总是语言表达能力都非常强,他们能准确说源于己的想法,让其他人知道我们的意思或需要,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。
因此,他们的人际关系、感情交流一般都非常顺畅,做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提升。
我家孩子不只话多,而且嘴也甜。
两岁的时候,我在小区带她玩。 隔壁的奶奶给了她饼干,并笑着问她道“奶奶怎么样呀? ”
她说:“好! ”
从那将来,她每次看到那奶奶就说:“好奶奶! 好奶奶! ”
奶奶一听她叫,很高兴,常常带美味的来给她,我都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了。
凭借能说会道的本事,她在小区和班级里混的如鱼得水。
孩子“废话”多,表示家非常有爱
语言表达其实是孩子对家庭感到爱的表现。《家有儿女》的刘星就是典型的小话痨,天天“废话”不断。
记得有一次,小雪让刘星陪她跳舞。 他一边跳舞,一边“叭叭叭”。
“姐姐,有没外星人? ”
“我说了多少次了,没! ”
“那为何说那样多人都说看过飞碟? ”
“我不是向你讲解过了吗? ”
小雪已经不耐烦了,刘星还在问:
“飞碟到底是外星人的吗? ”
“你如果再说话,我就堵你嘴了啊! ”
“好好好……”
两秒钟后,刘星又开始了:
“你见过外星人吗? ”
最后,小雪生气地扭头走了。
如此“废话连篇”的刘星,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,爸爸妈妈恩爱,兄妹三人“相爱相杀”。
孩子周围家人多的话,他能听到的声音多,就更容易说话。
而且,假如你注意观察,你会发现家人之间爱越多,孩子话就越多。
假如你看到6,7岁的孩子很爱说话,从概率上来讲,他1岁到3岁之间,身边的家人至少有两个以上,家庭氛围和谐。
假如孩子非常沉默,在与人交流时不敢直视他们,他非常可能直到3岁,身边只有一个看护人,或者家庭里充满争吵和矛盾。
也就是说,孩子语言的进步还取决于在3岁之前获得的养育感情是不是丰富。
孩子的“废话”中隐藏着要紧的信息
放学一到家,孩子就开始叽叽喳喳地说话。 父母确实容易感到烦躁,偶尔爸爸妈妈烦的不可以的时候会说“你能闭嘴吗! ”。 或者,从左耳进右耳出,不当啥事儿。
但爸爸妈妈如此的打击和敷衍会让孩子胆小,自卑,情绪愈加压抑。
所以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表达欲,再耐心一点,认真听孩子说话。
如此可以给孩子树立好榜样,他也会掌握倾听其他人说话。
非常重要的是,在看不见、没用的“废话”中,可能隐藏着不少要紧的信息。
我有一次接热水的时候不小心烫伤了手,孩子看到后非常心疼,从那将来,每次我接水,她都会开启话痨模式:
“母亲,你慢点,小心烫。 ”
“母亲,别用手拿杯子,把杯子放好,如此不会烫。 ”
“母亲,不需要我帮忙接水吗? ”
……
虽然仿佛非常罗嗦,但其实充满了爱和关心。
不少“我爱你”被隐藏在“废话”中。
世上有味之事,总是是无用的。
作为爸爸妈妈,静下心来,和孩子一块说会“废话”,知道孩子的喜怒哀乐,亲子关系就会变得更好,生活也会变得更有趣。
心理学家武志红说,中国爸爸妈妈最缺少的是和孩子说“废话”的能力。
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句话,让孩子感觉到爱和关心,他会愈加幸福快乐。
假如你家也有废话不停的孩子,恭喜你。 他肯定非常幸福,你的家也肯定非常有爱。